防爆燈的核心原理是通過特殊結構設計阻斷或抑制燈具內部可能產生的電弧、火花或高溫引燃外部
易燃易爆環境,具體實現方式如下:
核心防爆原理
1.能量隔離(隔爆型設計)
采用高強度金屬外殼(如鑄鐵、鋁合金),內部電氣部件產生的火花或爆炸被完全密封。
當內部爆炸時,外殼能承受壓力并通過精密縫隙冷卻火焰,阻止火焰和高溫氣體外泄至危險環境。
關鍵技術:防爆接合面的縫隙長度與間隙需嚴格計算,確保爆炸火焰在傳出前熄滅。
2.溫度抑制
嚴格控制燈具表面及接觸部件的溫度,使其始終低于環境中易燃物的最小點燃溫度:
(1)采用低發熱光源(如LED),結合散熱結構(散熱鰭片、隔熱屏)降低表面溫度;
(2)按溫度組別劃分(T1-T6),例如T6級要求表面溫度≤85℃,適用于氫氣等高危氣體。
3.能量源頭限制(本安型/增安型)
(1)本安型:電路設計限制電壓/電流,使正常或故障狀態下產生的火花能量不足以引燃爆炸物;
(2)增安型:增強絕緣與溫控,預防過載、短路等異常情況產生危險高溫或電弧。
二、輔助防護設計
(1)密封防滲透:外殼達到IP65以上防護等級,阻止可燃粉塵或氣體進入燈具內部;
(2)抗沖擊材料:金屬殼體抵御外部機械沖擊,防止破損引發爆炸;
(3)自動斷電保護:部分設計在開蓋時自動切斷電源,避免操作中產生火花。
三、不同類型防爆燈的差異
防爆類型 原理重點 適用場景
隔爆型 (d) 物理隔離爆炸能量 石化、煤礦等高風險區域
增安型 (e) 避免異常升溫與電弧 正常運行無火花的設備區域
本安型 (i) 電路能量限制至安全水平 氫氣等極易燃環境
LED防爆燈 低溫特性+隔爆/增安雙重設計 節能需求高的高危場所